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好書分享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好書分享. Show all posts

Wednesday, August 19, 2015

【我們一起看的書】 - Guji Guji, The Featherless Chicken, The Best Christmas Ever

Andrew打從娘胎出來就不是睡飽就喝,喝飽就睡的嬰兒。在醫院裡,他是哭最大聲哭最久的那個。回到家更是以哭當他的休閒娛樂。無助的爸媽翻遍育兒寶典,嘗試過各種方式,就是無法讓他好好睡覺。最後,他爸跑到圖書館去借了幾本給嬰兒看的黑白圖案書,想轉移他的注意力,從此去圖書館念書、借書變成我們家的重點活動。

老實說,在Andrew兩歲以前念書給他聽並不是太有趣。他只喜歡看交通工具類的圖畫書,而且一定要借硬紙板的書(Board Book),才不會被他撕破。這時候看的書句子簡單,沒什麼故事性,色彩要鮮豔。而且總是在重覆幾本他喜歡的書,念得我好沒意思。雖然我不斷在嚐試念有故事性的書,但他老是等不及我念完就要翻頁,好似他除了看圖案,對故事內容一點都不感興趣。

一直要到三歲半之後,他漸漸了解"故事"的概念,我才能和他一起享受童書世界的樂趣。

發現陳致元(Chih-Yuan Chen)的書是在信誼電子報的推薦書單裡。一直很想幫Andrew找中文圖畫書,可是這邊的童書部中文書少的可憐。於是我開始尋找台灣作家被翻譯成英文的童書。當我找到陳致元的Guji Guji,非常興奮的借回家和Andrew一起念。我不確定Andrew是否很喜歡這本書,可是我卻非常愛!一個簡單的故事,能探討的點卻很多。也許等Andrew上Kindergarten後,我會再念一次給他聽,他應該會有不同的體會。



讀完Guji Guji後,我馬上又借了The Featherless Chicken和The Best Christmas Ever.

The Featherless Chicken也是巧妙的探討了同儕壓力和自我認同的議題。故事很簡單也很有趣,不過Andrew目前也只是聽聽而已,等他大了,有困擾了,可以再借回來讓他自己讀。



出乎我意料之外,這三本書裡,Andrew最愛的居然是The Best Christmas Ever!

非常感人的故事,念到最後我都哽噎了。書中畫的街景和公寓,是我記憶中台北的家;家人間的體諒和情感,是我最動容的部分。Andrew則是最喜歡在圖畫中找到作者隱藏的玄機。當我告訴他媽媽小時候住的地方就是長這樣,感覺他更喜歡這本書了,一直重複著讓我念給他聽。



附註:為了紀錄和Andrew一起念過的書,我下載了1000 Books Before Kindergarten App。只要用手機掃一下ISBN bar code,書名就可以存在app裡。我想就算沒有這個app, Andrew也會記得他念過哪些書,所以這只是給腦容量越來越小的媽媽用。

Friday, March 06, 2009

等待

曾子說:「三日不讀書,便覺面目可憎,言語乏味。」難怪我總覺得自己越看越醜,腦袋空空,反應遲鈍,連話都不太會說了。人真的會越活越笨。每天上班下班,回家洗衣煮飯買菜,等到有空坐下來的時候,大腦已呈現休眠狀態。很疲累的時候不會想看書。休息的時候只想“盯”著不用腦袋的綜藝節目和日劇,連電影都是要在精神狀況比較好的時候才能看。而書呢?﹝我是說閒書喔!﹞只能在悠閒的週末下午,關掉電視電腦和音響,安坐在躺椅上才能看的。﹝沒辦法,不給自己一點時間靜心,是無法進入作者的世界的。﹞就是因為藉口這麼多,所以書看的特少。


兩個星期前陪人夫去圖書館溫書,赫然發現中文書區多出了好多新書,甚至有幾本都是酪梨壽司推薦過的。貪心的我,不管家中還有好幾本新購入的書沒看,又借了幾本回家。其中一本便是哈金的『等待』。

在翻開這本書前,我一直以為哈金是美國人,故事背景也應該是在美國或歐洲。意外的是,哈金是大陸旅美作家,『等待』一整個就是發生在大陸東北的故事。不是很喜歡那個封閉思想,又老把毛澤東當偶像的世代和環境,可還是被故事本身給吸了進去。

等待了十八年的愛,就是真愛嗎?丈夫等著離婚、情人等著結婚、元配等著丈夫回家,究竟等到的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嗎?等到年華老去、等到激情退去、等到滿心怨懟,這還是愛情嗎?人說時間可以治癒一切,但時間也可以改變一切,不管變好變壞。

曾經有個朋友對我說,"愛情發生最重要的元素就是timing"。當時我不信他。我相信真正的愛情是可以為對方等待,只要兩個人是註定,邂逅不一定要發生在right this moment.可是當人生中多了遇到和錯過的經歷後,我信了他的話。當看到愛情開始發芽時,若無法把握,就要走開,通常等到的愛情都會變了樣。

當所有人的焦點都放在那對無法結合的男人和情人身上,我想到的是那個遠在家鄉的元配。儘管每年丈夫回到家就是要來離婚,她還是深信他才是她的幸福。她同意離婚,她不懂離婚有甚麼意義,她仍然等著他回家,她仍然把他當丈夫。作者給了她的等待一個好的結局,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那樣的智慧...或無知。

閉上書本後我才驚覺,自己已經過了會被愛情感動的年紀。能平靜的生活,就是最幸福的事。

Thursday, July 17, 2008

The Book, 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

【找了好久才找到這個封面...只因為最上面的那句話 cracks me up...】

炎炎夏日,不想開一整天的冷氣花電費,又不想去mall花更多的錢,怎麼辦?方法一,去圖書館看書、充實內在、吹免費冷氣。方法二,去加班,趕七月底死線、免費上網、吹免費冷氣。好吧!我承認就算給我免費上網跟免費冷氣,沒事我也不會想去公司,所以方法二只是苦命人的自我安慰。嗯... 好!好!我也承認要不是為了陪夫去唸書,沒事我也不會去圖書館。可是呢?我發現在華氏將近100度的時候,待在溫度只有一半的圖書館,穿著外套,啃著一本輕鬆的小說,可真是夏天的一大享受呢!

我是因為這篇文章才認識Sophie Kinsella的。光聽書名,就知道作者是一位單身都會女性:在茫茫人海中尋找真愛,在尚未找到前就用購物來滿足內心的空虛。﹝購物跟喝酒一樣,都有暫時讓人忘卻煩惱的功效﹞啊!說不定也沒那麼複雜,與空虛無關,就只是愛Shopping。我不是一個購物狂,至少不是個名牌迷,所以書上提到許多的英國名牌我聽都沒聽過。會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原因,是作者非常細膩的描述女主角的內心世界,其中許多想法都和我﹝或是大部分的女生﹞不謀而合。女主角逃避現實的把信用卡催款單踢到桌底下、非常認真的安排﹝幻想﹞中樂透後的幾億獎金、毫無掩飾的表達內心的不滿。當然,讀到一半時會覺得女主角真是白目到不行﹝好笑的是連女主角有時候也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,不過只是一下子﹞,然後就會不耐煩的跳過幾頁,可是最後總還是會忍不住回來翻翻剛剛跳過的那幾頁。因為不了解她的心情轉折,就不會知道她後來為什麼有所改變。

要說這本書和Sex and The City有雷同處,就是兩者都在描述都會女子的故事。(NYC vs. London)但我愛這本書更甚於Sex And the City, 因為這本書道出了活在名牌世界的現實面 - 錢,且更貼切的描繪出一般女孩的思考邏輯。﹝當然女主角是比較誇張的無可救藥﹞不過由於兩者的群眾都是女性,所以免不了來個 happy ending. 不認真看待,就會讀的很開心;要認真看待,女主角實在是 too damn lucky!

不過我想大部分的女性是喜歡童話故事的,要不然這本書也不會成為 best seller,甚至還拍成電影!
【由 Isla Fisher飾演女主角,2009年2月上映。】

很開心女主角是找Isla Fisher來演。喜歡她,是因為“Definitely, Maybe”。以她的氣質,一定可以把購物狂演的很好的!
【很棒的電影,極推薦!】

紐約的夏天還有一個半月,應該夠我啃完剩下的Sophie Kinsella系列吧!?